材質 : 隕石鐵 . 銅套
尺寸 : 15cm
敘述 :
普巴杵(藏語:ཕུར་པ།,威利轉寫:phur pa),又稱金剛橛,是藏傳佛教中極具象徵意義的法器,主要用於降伏、淨化和祈福。它的起源與藏傳佛教密宗的修持法門密切相關,並且承載著深厚的宗教與文化內涵。
**普巴杵的起源**
普巴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,最初作為一種實用工具,用於固定帳篷或其他物品。隨著佛教的傳播,這種工具逐漸被賦予宗教意義,成為密宗修法中的重要法器。在藏傳佛教中,普巴杵與普巴金剛(藏語:ཕུར་པ་གནོད་བདུད།)密切相關,普巴金剛是密宗中的一位忿怒本尊,象徵智慧與力量,能降伏一切障礙與惡魔。
**普巴杵的設計與象徵**
普巴杵的外形通常由三部分組成:
1. **頂端**:通常雕刻為佛像、菩薩像或忿怒相的本尊形象,象徵智慧與慈悲。
2. **中段**:刻有三面佛頭,分別代表喜、怒、罵三種表情,象徵超越三毒(貪、瞋、癡)。
3. **底端**:為三棱尖刃,象徵切斷無明與障礙。
普巴杵的三棱設計還代表了超越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的力量,並且能將惡靈或負面能量“釘”在地面上,防止其對修行者造成傷害。
**普巴杵的用途與儀式**
普巴杵主要用於以下幾種宗教活動:
- **降伏法**:在密宗修法中,普巴杵被用來象徵性地降伏惡魔或內心的煩惱。
- **淨化儀式**:用於清除空間中的負面能量,創造清淨的修行環境。
- **祈福與保護**:普巴杵被認為具有強大的加持力,能保護修行者免受邪惡侵害。
**宗教與文化意義**
普巴杵不僅是一種法器,更是一種精神象徵。它提醒修行者保持專注與正念,並以智慧與慈悲面對內外的挑戰。普巴杵的使用還體現了藏傳佛教對於超越世俗障礙、追求解脫的深刻信仰。
|